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代唐代五代宋代金朝元代明代清代近代当代

苏轼古诗词大全(总数3017,当前3/151页)

苏轼简介,苏轼小传

苏轼,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详细介绍

 

寄怪石石斛与鲁元翰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山骨裁方斛,江珍拾浅滩。

清池上几案,碎月落杯盘。

老去怀三友,平生困一箪。

坚姿聊自儆,秀色亦堪餐。

好去髯卿舍,凭将道眼看。

东坡最后供,霜雪照人寒。

 

喜雨亭记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亭以雨名,志喜也。古者有喜,则以名物,示不忘也。周公得禾,以名其书;汉武得鼎,以名其年;叔孙胜敌,以名其子。其喜之大小不齐,其示不忘一也。

予至扶风之明年,始治官舍。为亭于堂之北,而凿池其南,引流种木,以为休息之所。是岁之春,雨麦于岐山之阳,其占为有年。既而弥月不雨,民方以为忧。越三月,乙卯乃雨,甲子又雨,民以为未足。丁卯大雨,三日乃止。官吏相与庆于庭,商贾相与歌于市,农夫相与忭于野,忧者以喜,病者以愈,而吾亭适成。

于是举酒于亭上,以属客而告之,曰:“五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五日不雨则无麦。”“十日不雨可乎?”曰:“十日不雨则无禾。”“无麦无禾,岁且荐饥,狱讼繁兴,而盗贼滋炽。则吾与二三子,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,其可得耶?今天不遗斯民,始旱而赐之以雨。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以乐于此亭者,皆雨之赐也。其又可忘耶?”

既以名亭,又从而歌之,曰:“使天而雨珠,寒者不得以为襦;使天而雨玉,饥者不得以为粟。一雨三日,伊谁之力?民曰太守。太守不有,归之天子。天子曰不然,归之造物。造物不自以为功,归之太空。太空冥冥,不可得而名。吾以名吾亭。”

关键词标签分类:古文观止  咏物  写雨  忧国忧民  

 

书双竹湛师房二首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我本江湖一钓舟,意嫌高屋冷飕飕。

羡师此室才方丈,一炷清香尽日留。

暮鼓朝钟自击撞,闭门孤枕对残釭。

白灰旋拨通红火,卧听萧萧雨打窗。

 

牛口见月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掩窗寂已睡,月脚垂孤光。

披衣起周览,飞露洒我裳。

山川同一色,浩若涉大荒。

幽怀耿不寐,四顾独彷徨。

忽忆丙申年,京邑大雨滂。

蔡河中夜决,横浸国南方。

车马无复见,纷纷操?伐郎。

新秋忽已晴,九陌尚汪洋。

龙津观夜市,灯火亦煌煌。

新月皎如昼,疏星弄寒芒。

不知京国喧,是谓江湖乡。

今来牛口渚,见月重凄凉。

却思旧游处,满陌沙尘黄。

 

浣溪沙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道字娇讹语未成。未应春阁梦多情。朝来何事绿鬟倾。

綵索身轻长趁燕,红窗睡重不闻莺。困人天气近清明。

 

书《龙马图》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先皇御马三千匹,仗下曾骑玉骆骢。

金鼎丹成龙亦化,圉人空栈泣西风。

 

骊山三绝句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功成惟欲善持盈,可叹前王恃太平。

辛苦骊山山下土,阿房才废又华清。

 

次韵蒋颖叔、钱穆父从驾景灵宫二首 其一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归来病鹤记城闉,旧踏松枝雨露新。半白不羞垂领发,软红犹恋属车尘。

雨收九陌丰登后,日丽三元下降辰。粗识君王为民意,不才何以助精禋。

 

被命南迁途中寄定武同僚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人事千头及万头,得时何喜失时忧。

只知紫绶三公贵,不觉黄粱一梦游。

适见恩纶临定武,忽遭分职赴英州。

南行若到江干侧,休宿浔阳旧酒楼。

 

伯父《送先人下第归蜀》诗云︰人稀野店休安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东阡在何许,寒食江头路。

哀哉魏城君,宿草荒新墓。

 

和陶拟古九首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酒尽君可起,我歌已三终。

由来竹林人,不数涛与戎。

有酒从孟公,慎勿从扬雄。

崎岖颂沙麓,尘埃污西风。

昔我未尝达,今者亦安穷。

穷达不到处,我在阿堵中。

 

又答毡帐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卧病经旬减带围,清樽忘却故人期。

莫嫌雪里闲毡帐,作事犹来未合时。

 

地黄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地黄饲老马,可使光鉴人。

吾闻乐天语,喻马施之身。

我衰正伏枥,垂耳气不振。

移栽附沃壤,蕃茂争新春。

沉水得稚根,重汤养陈薪。

投以东阿清,和以北海醇。

崖蜜助甘冷,山姜发芳辛。

融为寒食饧,?燕作瑞露珍。

丹田自宿火,渴肺还生津。

愿饷内热子,一洗胸中尘。

 

归宜兴留题竹西寺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十年归梦寄西风,此去真为田舍翁。

剩觅蜀冈新井水,要携乡味过江东。

道人劝饮鸡苏水,童子能煎罂粟汤。

暂借藤床与瓦枕,莫教辜负竹风凉。

此生已觉都无事,今岁仍逢大有年。

山寺归来闻好语,野花啼鸟亦欣然。

 

扬州以土物寄少游?此诗为秦观作?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鲜鲫经年秘醽aa41,团脐紫蟹脂填腹。

后春莼茁活如酥,先社姜芽肥胜肉。

鸟子累累何足道,点缀盘餐亦时欲。

淮南风俗事瓶罂,方法相传竟留蓄。

且同千里寄鹅毛,何用孜孜饮麋鹿。

 

题文与可墨竹,并叙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斯人定何人,游戏得自在。诗鸣草圣馀,兼入竹三昧。

时时出木石,荒怪轶象外。举世知珍之,赏会独予最。

知音古难合,奄忽不少待。谁云生死隔,相见如龚、隗。

 

留侯论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,必有过人之节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,匹夫见辱,拔剑而起,挺身而斗,此不足为勇也。天下有大勇者,卒然临之而不惊,无故加之而不怒。此其所挟持者甚大,而其志甚远也。

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,其事甚怪;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,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。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,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;而世不察,以为鬼物,亦已过矣。且其意不在书。

当韩之亡,秦之方盛也,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。其平居无罪夷灭者,不可胜数。虽有贲、育,无所复施。夫持法太急者,其锋不可犯,而其势未可乘。子房不忍忿忿之心,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;当此之时,子房之不死者,其间不能容发,盖亦已危矣。

千金之子,不死于盗贼,何者?其身之可爱,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。子房以盖世之才,不为伊尹、太公之谋,而特出于荆轲、聂政之计,以侥幸于不死,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。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后可以就大事,故曰:“孺子可教也。”

楚庄王伐郑,郑伯肉袒牵羊以逆;庄王曰:“其君能下人,必能信用其民矣。”遂舍之。勾践之困于会稽,而归臣妾于吴者,三年而不倦。且夫有报人之志,而不能下人者,是匹夫之刚也。夫老人者,以为子房才有余,而忧其度量之不足,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,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。何则?非有生平之素,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,而命以仆妾之役,油然而不怪者,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,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。

观夫高祖之所以胜,而项籍之所以败者,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。项籍唯不能忍,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;高祖忍之,养其全锋而待其弊,此子房教之也。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,高祖发怒,见于词色。由此观之,犹有刚强不忍之气,非子房其谁全之?

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,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,不称其志气。呜呼!此其所以为子房欤!

关键词标签分类:古文观止  议论  写人  散文  

 

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左角看破楚,南柯闻长滕。

钩帘归乳燕,穴纸出痴蝇。

为鼠常留饭,怜蛾不点灯。

崎岖真可笑,我是小乘僧。

 

减字木兰花 琴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神閒意定。万籁收声天地静。玉指冰弦。未动宫商意已传。

悲风流水,写出寥寥千古意。归去无眠。一夜馀音在耳边。

 

正月二十六日,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 · 宋代 · 苏轼

缥蔕缃枝出绛房,绿阴青子送春忙。

涓涓泣露紫含笑,焰焰烧空红佛桑。

落日孤烟知客恨,短篱破屋为谁香。

主人白发青裙袂,子美诗中黄四娘。

 
共3017记录当前3/151页20/页首页上一页下一页尾页